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记者梁奥楠11月9日,第十五届全运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广州开幕。本届全国赛是历史上规模最大、赛季最长、主办城市最多的比赛。本届赛事由广州、深圳、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等广东省17个城市主办。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所长朱克利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粤港澳联合主办全运会,打破了传统体育赛事的单点模式,开启了“体育+文旅”融合的新路径。这一事件忽视了文化旅游市场的热情。同程旅游数据显示,截至11月3日,酒店、机票、旅游综合搜索量门票、“国运”相关景点环比增长近四倍。为充分发挥赛事综合效益,广东省围绕选手和观众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全过程需求,打造“国运+”消费生态。在“旅游”层面,我们与文化和旅游部门合作推出“全运+”城市旅游线路,包括“赛事+交通+酒店+景区”的全流程服务,深度绑定景区赛事观赛和文化体验。在“购”规模上,我们大力发展“门票经济”,通过“一卡(票、码)”将游戏门票、参与券与各种消费场景连接起来。广州、深圳等赛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h、景点门票、公交车票随全运会门票打折或放行。以全运会为契机,广东省体育局开展“追全运游广东”活动,打造“健身广东”品牌。通过“赛、展、节、游”深度融合模式,将大型赛事的“流量红利”转化为城市消费和区域发展的“巨增”,让赛事的全民效益超越赛场,赋能整个区域。各城镇同步加大消费激励力度,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、推出全额消费折扣、积分兑换等措施,激活消费潜力。同时,围绕赛事区域组织全运会消费集群,鼓励商户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优化交通、城市管理等服务保障,让观众的消费需求得到即时释放,形成“观众+消费”的良性循环。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在承接各项全国性赛事赛事以及寒冬旅游需求释放的情况下,预计今年广州、深圳、香港、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冬季旅游热度将有所提升。此外,11月正式启动的“暖冬广东、玩广东”消费季活动发放的相关消费券预计将进一步损害广东冬季旅游消费。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各地应推动活动场馆向常态化文旅地标转型,发展多元化局面。设计复合旅游线路,扩大游客停留和消费;并运用数字技术,统筹场景变换、品牌塑造和服务优化,打造智慧旅游平台,让赛事人气在文旅消费的“长尾效应”中积累,不断强化其长期价值。